跳到主要內容區

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

社寮國小的故事

社寮國小的故事

    源自於中央山脈的濁水溪,蜿蜒而下,滾滾濁流,夾帶著大量的黑色泥沙,從鳳凰山系下的象鼻山與對面的獅頭山隘口,奔騰而下,水勢漸緩,在河的南岸,逐漸堆積出一片肥沃的小平原,那就是有名的竹山「穀倉」---  社寮。

    早在民國前六年九月三日,在現在武德宮旁邊的農會倉庫上,成立了林屺埔公學校社寮分校,修業年限為六年,招收今社寮、山崇、中央、富州四里共六十九名學生(男生六十四名、女生五名,而且學生的年齡並不相同)。當時校舍為木造平房,學生數不多,除了重男輕女的觀念及經濟因素外,一般人認為學習日文及日本文化,是一種向『夷』學習的行為,不見的是一種光榮,所以仍然有一部份的學生,賣力的學著漢文化,認為那才是正宗的文化。民國三年四月一日,將修業年限改為四年制(本校為六年制,分校為四年制)。但是在日本人長期的強勢「皇民化」政策之下,公學校的學生逐漸增多,而在民國十年四月二十四日獨立為社寮公學校,修業年限改為六年,班級數為六班。仍然在原地受著沒有運動場,被皇民化的教育。

    民國二十六年,有感於學生數的增加,校地的不敷使用,才將學校遷入現今的位置(原為製糖的糖部)。校舍為木造平房,廁所仍為投糞式。此時期以前的校長均為日本人,並未有學生家長會的設置紀錄,所以也沒有家長會長的紀錄可查。

    民國三十年將「社寮公學校」改稱為「社寮國民學校」。三十二年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制度。首任家長會長為本省籍的陳春貴先生。民國三十四年,台灣光復完成接收工作,首任本省籍校長為陳金甲先生。三十五年第二任校長張錫喜視事,會長為中央里的陳善述先生。這時期的學年度為每年的四月開學,次年的三月結束。一直到民國三十六年,才將學年度改為每年的八月一日開學,次年的七月三十一日結束。民國三十八年第三任校長吳華封先生到任,此時全校學生已有十三班六百五十三人之多。

    民國三十九年,向陳慶仁先生購得三三八及三五六兩筆校地。四十一年陳其孟校長到任,此時因實施三七五減租及公地放領政策,部分校地遭放領,校地僅餘二、六五七八公頃。

    四十四年成立員生消費合作社,除了販賣一般文具用品外,更兼賣菸酒日用品、零食、糖果、餅乾,尤其所販賣的健素及健素糖,更是學生所喜愛。「有錢時買健素糖,沒錢時只好買較便宜的健素來解饞」,更是現今五十歲左右的人童年的美夢。因應業務的需要,合作社更聘請了零售小姐,每於下課時,同學們蜂擁而上,形成一排一排的長龍,非常壯觀,有時直到上課鐘聲響起,還買不到零食,真叫人心急。而菸酒零售商的執照,更是南投縣少有的學校合作社呢!

    民國四十六年,全校共有學生人數一千零六十一人,教師二十七人,工友二人,為創校五十多年來學生數最多的時期,新當選的家長會長為社寮里的陳天來醫生。四十七年將原來使用的「甲、乙、丙、丁、、、」班級名稱改為「忠、孝、仁、愛、、、、」的四維八德名稱,至於為什麼要改?意義在哪裡?時至今日,已不可考。

    四十九年,中州國民學校創立,中央、富州二里的低年級學生及部分中、高年級學生共九班轉入中州就讀。社寮僅剩十九班九百四十五人,教師二十人,工友二人。五十年,為了鼓勵學生,提高學生發表及創作的能力,學校創辦了「社寮學生」的校刊,定期出版學生作品,提供學生發表的園地。當時並未有電腦或影印機、印刷廠等,一筆一畫都由老師們拿著鋼筆在蠟紙上吃力的刻著,再交由工友用油墨印刷、裝訂,可以說非常辛苦,但老師們的用心,是值得欽佩的。在那個時期能出版校刊,也是極為少見的。

    民國五十三年,開始供應學生營養午餐,由於物資缺乏,所有主食如麵粉、牛奶等均靠美國援助,稱為「美援」。學校僅收取副食費,每星期新台幣六元而已。可是仍有一些家貧的學生無法參加,每到課間活動喝牛奶時,只有在旁邊乾瞪眼的份。還好,老師往往將多餘的牛奶分給這些學生享用,頗富人情味。當時牛奶是用大袋的袋裝奶粉由學校自己沖泡,饅頭為純手工製做,非常大。每天工友得於晚上到校和麵、泡黃豆,以便第二天廚工可以製作饅頭及豆漿。為了增加營養,並節省麵粉,在麵裡面摻了大麥,雖然比較難吃,但有一些學生,還是捨不得吃,常留一些回家給弟弟、妹妹或家人吃,真是情濃於水的親情!學校為了提高午餐供應的品質,提出了由學生利用空地開闢菜園,由中高年級各班種菜轉賣學校午餐,再由午餐撥補經費給予各班充作班級活動經費的構想,立即獲得師生的熱烈響應。一時之間,校園一片綠油油的蔬菜,幾乎達到自給自足的境地,而各班班費充裕,常常在上完體育課或勞動服務,汗流浹背時,在老師一聲令下,殺向合作社,人手一支冰棒,大呼過癮。值的稱道的是,學生們異常守規矩,校園裡到處充滿了成熟的木瓜、芭樂,芒果,低的垂手可得,沒人會私自摘取食用,都由老師們帶領著學生摘下,分配到各班。外賓到校,直呼不可思議!也許您還不知道,這可是南投縣第一個試辦營養午餐的學校呢!

    民國五十四年,陳金鐘校長到任。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更改校名為「社寮國民小學」。新到任校長為莊春季先生,家長會長為莊艮坤先生。五十八年推展排球及網球運動,每天利用早自習及下午或放學後練習,有時為了練好某一個動作,乾脆不進教室上課,或練習至天黑才回家。有時利用週末、星期例假日,老師們不支取任何津貼,集合學生練習。瘋狂吧?在這樣的苦心練習之下,終於綻開了美麗而璀璨的花朵,兩項運動均在南投縣保持多年的第一名,網球更曾經多次獲得全國冠軍,選手獲得保送,當選國手,如今已在大專院校擔任教職,傳為美談。

    由於學校午餐及營養教育辦的有聲有色,獲得上級長官的賞識,終於在民國六十一年,承辦中部五縣市「健康與營養教育」教學觀摩會。五縣市各校的代表到校觀摩後,不但對觀摩會本身的活動感到獲益良多,更對校園的美化綠化,花園裡的萬紫千紅花卉,感到無比的「驚豔」,紛紛要求協助提供花苗。莊校長一口答應,一時之間,社寮國小聲名大噪,曾被中師院教授,在其有關「學校行政」的大作上載入作為各校的參考。

    六十二年金耀章校長到任,此時的家長會長為張獅先生。六十三年承辦全縣性之「生活教育」觀摩會。六十五年推展民俗體育「踢毽」運動,此時期社寮國小不但在竹山鎮運動會的田徑項目上,佔有一席之地,更在全縣性的民俗體育「踢毽」項目下,表現輝煌。直到民國七十三年,林榮興校長到任,仍然秉持既有傳統,在家長及老師的配合努力之下,繼續發揚光大。全縣性的比賽,連年奪魁,早已無庸置疑。而中部五縣市的比賽,更不遑多讓。參加全國性的比賽,更於民國八十年,勇奪冠軍,達到顛峰。「踢毽」二 字竟然成為社寮國小的代名詞。

    民國六十六開始年,將老舊的木造教室十四間,分四年逐漸改建為鋼筋水泥的平頂樓房。六十八年,賴清波先生當選會長。七十年會長為蔡春福先生。七十一年,許黃正子當選會長,發動委員捐款改建司令台。七十一年,鍾明鎮先生當選會長,發動校友募款改建校門。八十年以後的莊新河、朱慶和、紀清河、莊志良、莊志中、黃瑞敬、高文進等家長會長,或捐款或出力,在校務推展上,積極參與、熱心協助,可謂功在學校,造福鄉里。

     值得一提的是校友莊呈聰先生,於民國七十七年,以其父親莊庚申的名義,成立紀念書庫,每年捐款數萬元,購買學生課外書籍,充實學生知識,至今沒停止過,累計捐款已超過數十萬元。而校友陳璋泡博士,更以其已故母親的名義,成立獎學金,每年提供三位畢業生各三千元的獎勵。紫南宮管理委員會代繳學生註冊及午餐費,提供學校各項補助的善行,均成為地方美談,值得大書特書。

    自林榮興校長於民國七十三年到任以後,除了舊有老舊教室的繼續改建外,更積極爭取經費,興建綜合球場,改善跑道、給水設備、修建教室、教室防水工程、新建專科教室、視聽教室、學生活動中心、完成校園整體規劃---等等,不勝枚舉,投入經費數千萬元,可以說是社寮國小從重老舊校舍,全面更新,輝煌再造的關鍵時期。

    而軟體方面的充實,更不在話下。舉凡教學設備的增購,學生成績的注重,環境美化的努力,生活教育的提倡,更是有目共睹,有口皆碑。如今電腦教室設備的完成,更使教育推向資訊化的時代。


 回首頁

登入成功